導語:在雪地里,會出現一種罕見的自然現象,那就是雪卷奇景,雪是圓柱體的,看起來就像是蛋糕卷。有些朋友對雪卷奇觀的相關內容感興趣,那么,大家知道雪卷奇觀是怎么形成的?雪卷奇觀是如何產生的?一起來看看。
雪卷奇觀是怎么形成的
雪卷奇觀
雪卷的形成一開始只是厚厚的一層雪,最上面的雪即將融化時會變得有點黏,此時只要風力夠強勁,在強風的幫助下,就能吹起大團雪,不停翻滾卷起圓柱體的雪卷,看起來就像白色的干草堆,最大直徑可以達到2英尺(約60公分)。
這種景象大多出現在北美和北歐,但不易見到。只有在溫度、濕度、風速、地形和雪的相互配合下才能形成,得在平地或丘陵雪地,溫度維持在攝氏0度或0~1度之間,以及每小時25英里(約40公里)的強風。
在北美洲的這些雪卷出現之后,當地的很多居民都開始謠傳這是外星人的杰作,而科學家表示這其實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,在自然界當中是非常罕見的,受到風力和重力的影響,這些雪被風吹起,從地上開始不斷的堆積,這些雪卷跟著風不斷卷起,數量變得越來越多,體積變得越來越大,就形成了下雪之后的雪卷現象,看起來確實非常的美輪美奐。
由于這種現象在自然界當中比較少見,比普通的雨雪天氣要罕見的多,所以雪卷現象很少引起我們的注意,在很多降雪量比較少的地區,你仔細觀察,在風力比較大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會出現雪卷的現象。
在科技并不發達的年代里,雪球和雪卷的出現曾被人們視作超自然現象。遺憾的是,外星文明并沒有出現,這完全是大自然的創造。
近年來通過深入的觀察,科學家們發現在風力較大的高緯度地區,雪球的雪卷出現的次數相對頻繁,只是由于相關地區很少有人前往,所以并沒有被注意。
雖然這只是簡單的自然現象,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人能夠進行準確的解釋。所以面對神奇的大自然,我們應該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,學會用眼睛去發現與眾不同的美好。說不定還能夠見識到更多有趣的現象,借助于科學原理,解開更多的謎團。
雪卷相關內容
嚴格的外部條件
氣象學家對雪卷現象進行了專門的研究,他們發現了一些共同的因素,這些因素是雪卷形成的必要條件。最初,積雪需要有足夠的粘性,當雪球滾起時積雪才能夠結合到一起。在堆雪人過程中,最理想的積雪是那種密度較松的積雪,同時決定積雪粘度的氣溫應剛好在冰點以下。地面溫度也非常重要,也應該剛好處于冰點之下,這樣才可以在不同雪層之間提供少許的潤滑作用。
恰當的風力
如果風力太大,只會將積雪整體移動或吹得到處都是。因此,雪卷一般形成于相對平整的地面上,而且風必須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持續地吹。如果是陣風,那么新形成的雪卷就很容易破碎。風還可以將樹枝上、巖石上、懸崖上的積雪吹下來。吹落下來的積雪如果正好落到一片不穩定的雪地上,而此時風正好以某種速度吹過時,雪卷或天然雪球就形成了。
斜坡地形的作用
重力在雪卷形成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,斜坡往往可以協助風力促進雪卷的形成。從樹枝等同處落下的雪塊落到斜坡上后,就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滾動,并越滾越大,到達谷底時可能會變成一個巨大的雪球或雪卷。